静宁县隶是甘肃平凉,坐落于甘肃中部,六盘山以西,华家岭以东,东、北与宁夏隆德、西吉县接壤,西、南与通渭、秦安县毗连,西北与会宁县为邻,东南与庄浪县相依,是古丝绸的道路东段中线上的重镇,平定高速、312国道、静庄、静秦公路和公路穿境而过,素有“陇口要冲”之称。截至2017年,静宁县辖13镇、11乡,共5个社区、333个行政村、2319个村民小组,总人口48.75万人,其中农村人口44.67万人,以汉族为主,有回族、藏族等少数民族人口1210人。2017年,静宁县达成生产总值51.09亿元。静宁县被农业部评为“黄土高原优生苹果最好栽植地区”。
地理环境/静宁县
地方境域
静宁县坐落于甘肃东部,六盘山以西,华家岭以东。
东接宁夏隆德县、南接秦安县,西连通渭县、北邻西吉县,西北与会宁县毗连,东南与庄浪县相依,东距平凉110公里,西至兰州220公里,地理坐标为东经105°20-106°05,北纬35°01-35°45。
县境南北长81公里,东西宽68.75公里,总面积2193平方公里。
地形地貌
静宁县地处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,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,海拔1600-2245米。
地形为葫芦河流域河谷川地、河谷盆地、丘陵坡地和梁峁地,有大小梁峁1098个,山梁总长1652公里,主要山梁有13条,以葫芦河为界,东侧系六盘山分支,西侧为华家岭余脉。
气候特点
静宁县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气候,四季分明,气候温和,光照充足。
每年平均气温7.1℃,无霜期159天,每年平均日照时数2238小时。
降水夏天较多,冬春天节较少,每年平均降水量为450.8毫米,年蒸发量为1469毫米。
历史文化/静宁县
文化遗产
静宁县有秦汉时期的古成纪遗址、庙儿坪古文化遗址、靳寺汉墓群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,有大地湾文化、仰韶文化、马家窑文化、云筑网文化等遗存146处。[6]
民间艺术
社火
社火多在新年期间和特大喜庆日子演出。
有舞台表演、地摊子和由狮子、龙、高跷、旱船、高台组成的社火队三种表演形式。
耍社火时,要说仪程,表演曲子戏、小曲、狮子、马社火、纸马、跑驴、小车、高台、龙灯、旱船、高跷和皮影等节目。
歌谣
静宁县歌谣以《毛女子》、《月亮光光》、《催眠曲》、《吆老牛》、《花鸟鸟自由配成双》、《有吃有喝心里舒坦》等流传较为常见。
剪纸
剪纸是静宁县民间广为流传的一种装饰艺术,每逢节日(主如果新年)或有喜庆事时,妇女用彩纸剪成各种花、鸟、虫、鱼或人物,贴在窗格上(叫窗花)、门棂上、墙壁上(叫墙花)作为装饰。
刺绣
刺绣多在枕顶、袜跟、鞋头、兜肚上,其中车花枕头顶是刺绣工艺中的精品。
刺绣古雅艳丽,保留着独特的民族艺术风趣,绣工细而不滞,图案线条奔放自如,确为雅俗共赏之珍品。
名优特产
静宁苹果
静宁烧鸡
静宁大饼
名胜古迹/静宁县
仙人峡
仙人峡坐落于静宁县城南25公里处,葫芦河流经峡谷,峡谷南北长百里,东西宽数丈,幽谷窄隘,众壑纵横,有天然拱桥仙人桥、一线天、龙马城、天宇崖等景观,是钟灵毓秀之圣地。
仙人峡与传闻的伏羲、女娲降生地成纪水及成纪城仅一山之隔,因龙马出、仙鹤翔而显神奇,因伏羲女娲居处而闻名于世。
珍珠林
珍珠林坐落于古城乡兴隆山上,面积50多亩,
建筑物为隋唐时期所建,有三清洞、玉皇洞、菩萨洞、菩萨大殿、钟楼、药王殿等古建筑,有大小神佛像36尊,历来是道教、佛教活动的场合。
文屏山
文屏山在静宁县城南1.5公里处,又称娘娘庙山,东与峰台山相望,南和五台山毗邻。
山上建有十一殿、两楼、两亭、两庙、一洞、一天梯。
五台山
五台山坐落于静宁县城南1.5公里处,原为翠屏山西峰,因山势五叠而得名。
五台山自宋元在山麓湫池旁始建乱石神庙起,先后建有真武庙、药王洞、文昌阁、子孙宫、香山洞、磨针洞等处祠宇。
景区面积12万平米,建筑总面积1.6万平米。
清真寺
清真寺坐落于静宁县城站院巷内,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(1536年),已有450多年历史。
初建时规模不大,约700平米,后伴随穆斯林人数的不断增多,自清康熙五十一年(1712年)以来,曾三次翻修扩建。
建筑布局依西向东,以礼拜大殿、邦克楼、牌坊为轴线,南北两侧配有厢房。保存的礼拜大殿面积390平米,平面呈凸字形,由歇山、悬山顶和两坡卷棚连接,建筑形式独特,古建筑中少见。
现为静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之一,又是全县城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主要场合。
名胜古迹
九龙山坐落于静宁县八里乡,海拔1998米,属祁家大山余脉。
相传,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于此避难得救。光武帝登基后钦题“救龙山”,遂得名。
悬镜湖
悬镜湖坐落于静宁司桥乡境内,西距静宁中心4公里左右,东距平凉110公里,是甘肃与宁夏接壤地带,被誉为静宁县的东大门。
景区水域面积约3000亩,呈东西狭长分布,悬镜湖南岸的“东峡休闲度假村”内有蒙古包18座、钓鱼池2个,初步形成集休闲、娱乐、餐饮避暑为一体的度假景区。
烽台山公园
烽台山公园是静宁县集植树造林、兴水节灌、观光农业、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。
该园区涉及城关、八里两镇3村,总面积6500亩。依据当地传闻和史料记载,结合宣传成纪文化,建成了仿古山门、伏羲大殿及3处观光亭,修理了古城墙,建成了烽台山庄。
西岭生态公园
西岭生态公园占地320亩,是一个集生态型、景观型、公益型、服务型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公园。
公园内有人工湖、中心花园、中心广场、农家乐小院及配套的凉亭、石桌、石凳、茶室等设施,栽植有各种景观常青树木和观赏花卉,是一座具备现代气息的生态公园。
名胜古迹
成纪古城坐落于静宁县治平乡刘河村,为西汉所置成纪县治。
城址总面积25万平米,保存约14万平米,西北部和东部残留城墙长490米。
1993年被甘肃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
大地滩休闲农业观光园
大地滩休闲农业观光园是静宁县葫芦河流域10万亩高效农业示范园区的一个中心示范园,占地面积2100亩,分为五区一场。
其中优质红富士苹果标准化管理区800亩,时令水果露地栽植区500亩,优质育苗区100亩,反季节温室果树栽培区100亩,以黄金梨为主的砂梨系列区100亩,优质牧草温室养殖场500亩。
伴随旅游业的进步,该园区以田园风光、现代新农村休闲、生态高科技等特征成为静宁县一处要紧的乡村休闲旅游基地。
界石铺红军长纪念园
界石铺红军长纪念园坐落于静宁县界石铺镇继红村,紧临国道312线,距静宁县城二十余公里。
整个纪念园占地35亩,主要建筑有纪念馆、南大门、红色记忆长廊、宣传教育中心、管理接待中心、毛泽东旧居、红军楼等。
文庙
静宁文庙坐落于静宁一中校园内,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(1543年),原建筑面积18076平米。
清康熙三十一年(1692年—1696年)重修。坐北向南,顺中轴线依次为先师庙门、戟门、大成殿,戟门内为四合院落。大成殿九脊顶,七开间。戟门歇山顶,五楹。庙门作牌坊式棂星门。
整个布局主次分明,结构严整,是明代具备代表性的建筑。1993年3月被甘肃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。
成纪文化城
成纪文化城,国家3A级旅游景点。
坐落于静宁县城中心,是全县要紧的文化基础设施和旅游景点之一。
占地面积66亩,建筑面积1.8万㎡,建筑以伏羲大殿为主体,整体建筑为秦汉风格。
文章记者:我爱去旅游网记者